2021/10/19
當貓咪感到壓力山大時,鮮少會直接跟你表明或把心情寫在臉上,畢竟貓科動物一直以來都是善於隱忍疼痛跟負面情緒的動物。雖然這個特質,讓牠們在大自然不會第一時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,但到了人類家庭中,難以當下掌握貓的身心問題,就成了照護上的隱憂。因此,要如何理解貓的壓力問題,就必須先暸解貓咪的壓力行為,以及牽涉其中的「壓力因子」及「壓力反應」這兩項因素。
關於「壓力因子」,包含著不可預測跟不可控制這兩項特性。舉例來說,就如同我們遭遇到不可逆的天災人禍、或是怪力亂神事件般。在我們對於事物不夠暸解,無法掌握全貌的情況下,我們便會感到不確定性、焦慮感,甚至是恐懼。
就像遠古時期的人類敬畏崇拜閃電、火焰,對於黑暗的深幽感到恐懼。對比在貓身上,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貓害怕吹風機、吸塵器、窗外的煙火鞭炮聲等,那些以你角度來看沒那麼可怕,但貓會被嚇到魂飛魄散的東西。對於事物的理解跟掌握程度來自於個體的反應差異,則跟社會化程度、母體的早期生活壓力(ELS)、家中資源分配、成員對象互動方式、環境變化程度等有關,通常上述經歷越完善的貓咪,對於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往往遠大於恐懼感。
至於「壓力反應」,則依據反應的影響程度,及體內生理作用路徑不同分為急性壓力反應跟慢性壓力反應。
急性壓力反應通常會牽涉到「戰或逃」模式(fight-or flight pattern),主要由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(sympathetic adrenal medullary system)調節。貓的急性壓力行為常牽涉攻擊跟威嚇行為,例如咆哮、哀鳴,或是哈氣聲,貓咪也因為恐懼,可能看到貓的身體瑟縮或僵直,甚至將四肢、尾巴藏起等。這類問題通常來得快去得快,像是貓去動物醫院或寵物美容、突然遭遇巨大聲響或陌生動物接近等,當事件結束後,這類行為便消失,貓便會恢復到平常的行為模式。
慢性壓力反應則牽涉到「 被動 」模式(passive pattern),主要由腦下垂體-腎上腺皮質系統(pituitaryadrenal cortical system),即下視丘-腦下垂體-腎上腺路徑調控。貓的慢性壓力行為常會影響到貓的精神、食慾、活動力下降,甚至跟心因性脫毛、強迫症、異食癖、隨意排泄、自發性膀胱炎等生理異常狀態有關。當貓處於慢性壓力狀態下,貓的異常行為多半是長期發生,且飼主也難確定貓的問題癥結點是什麼。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,需要透過人及環境的改善,並依情況給予藥物治療,貓的生活品質才能獲得改善。
最後,無論貓是心情不佳,亦或是身體感到不舒適,日常觀察貓的行為模式是很重要的事情。若貓的精神食慾降低、睡眠作息時間改變、行為模式產生變化(無論變得更加遠離人,或是攻擊性增強),您都應該帶貓至動物醫院尋求獸醫師的協助,透過檢診釐清問題來源,才能在第一時間給予貓所需要的協助。
林子軒 獸醫師
TAVIM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
美國獸醫師行為協會(AVSAB)會員
IAABC認證貓行為諮詢師(CCBC)
前IAABC台灣分部主席
因自家貓問題,體認到行為健康是人貓共生的和諧基礎
目前於杜瑪動物醫院及毛毛村動物醫院主持貓行為諮詢門診